close

  當得知講座內容為教師培訓、教師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的主題時,我的內心純粹就只是帶著半勉強的心態來參與,又加上講座的時間安排在晚上,當進到教室完全就是毫無體力、精神可言。直到何校長進到教室後與我們問好、開始說話,我真的無一刻是有任何恍神與失焦的,即使來自香港的何校長夾帶著不標準的國語,但在這場演講裡我卻發現語言好像不是主要的關鍵,而是何校長那份積極、主動、願意分享的心深深感動著我,以至於我能在疲憊的夜晚得到充足的體力與教育的養份。

  從何校長一開始的引起動機(報紙)到熱身問題,我才漸漸意識到原來現在老師們能進修的時間實在少之又少,由於師資的不足加上行政的繁忙,其次校內林林總總的大小活動,真的能讓老師們出外去進行教師教育與專業發展的似乎只剩下唯一能休息的假日。然而,面臨現在社會科技的發達與對師資的懷疑、憂慮,若身為老師的我們再不多做些努力或成長,彷彿就快要被取代,甚或根本不再需要我們,但是這樣真的好嗎?這樣我們的教育會進步嗎?

  Dylan Willian曾這樣說過:「每一位老師都需要進步,不因為他們不夠好,而是因為他們可以更好。」反之,我們不也都希望我們的孩子、學生能一次比一次優秀、一次比一次卓越,我們要的不是比別人更厲害,而是希望他們能不斷的超越自己!然而,即將為人師長的我們是否也該成為孩子們的典範與榜樣?何校長在演講中提及:「成為一個身體力行的老師是學生最佳的模範和助力。」由此可知,身教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是教學的主要關鍵,盼望我們深深警惕著更彼此共勉之!只是成為一位教師除了要經過重重考驗外,不免其難先前的培訓、教師自行個人的進修與再精進的專業發展更是成為專業教師的之一。但要完成這些不僅只是靠自己的努力,還需要國家的政策、學校行政與上位者的支持以及同儕間的鼓勵,才能完成此一大難事,然而,台灣目前正在教育上面臨這樣的窘境。

  倘若一位老師沒有能走出去看世界的時間,而總是在自己設下的框架裡學習,那就永遠無法成長,也無法將外面的資訊真實的帶給在偏鄉以及無法出遠門的孩子。我們常常看見與聽見現在有許多教學現場的內容與學習者的生活內容不符,以至於孩子無法吸收到教師所教,甚至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與好奇心,這樣的教學即使教師教的再多,也都只是事倍功半。如何用有效的方法讓孩子簡單學習到充足的知識與能力是身為老師的我們應當要做的,但教師也是需要成長的!學習並非孩子和學生該做的事,而是任何一個在呼吸的人都該做的,更何況是為人師長的我們呢?

  我們沒有權利扼殺一個孩子的學習,也沒有理由放棄自己可以學習的機會!

arrow
arrow

    予.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